|
年齡:這次就只告訴你唄 出身:你覺得會在哪兒呢? 身高:如何啊?這修長的雙腿 體重:吾人可是很討厭贅肉的哪 生日:很遺憾,吾人傾向保有秘密 血型:還想知道啊?你也真是執著哪 武器:不依賴隱藏的刀刃, 吾人也是會出包的 「信口雌黃&假金幣」 流派:最後的手段 家族:傾慕吾人而一同工作的三名部下 斷岩劍‧魯多維科 源源不絕的砲彈‧阿爾琺德 盜賊千金‧吉賽兒 |
如同我們的身體用所穿的衣服來遮蓋,
同理,我們的心智也被謊言所蒙蔽。
--叔本華
同理,我們的心智也被謊言所蒙蔽。
--叔本華
那是無法忘懷的七年前,美麗光芒在夜空奔馳的當晚一事。不負責任的女人三言兩語,還有自稱世界第一、能漂亮輕易地耍弄牌技的賭徒。舖散在桌面上的數張紙牌,就在方才宣告了他的破產,不帶仁慈地、不帶感情地。
--那個女人,一知道吾人囊空如洗就態度丕變,酒廊的女人真是一點節操都沒有啊--(摘自『愛的丹皮耶日記』)
把時間浪費在懊悔可謂愚蠢至極,目光只要擺向前方即是。把失敗什麼的接連忘掉的話,就能常度曼妙生活。他很快站起了身,再次開始積攢財物。不會漏看任何東西的觀察力、能夠死背所有知識和策劃計謀的自傲腦袋、再加上巧妙的話術。之後只要有與生俱來的膽量的話,就什麼都不足為懼了。遊走各城沙龍間,集結多數視線和話題於一身的男人,羅德‧丹皮耶,沒有哪個角色是他演不來的。……然而,唯有一項東西無法捨棄,那就是戀愛。對於尋求繽紛人生的丹皮耶來說,風情月意可是必要不可缺的香料也。
妒意總伴隨名聲而來。慢慢地,他的敵人增加了,看穿丹皮耶是詐欺師的人也愈來愈多。不再像以前那般意氣昂揚呼風喚雨的丹皮耶,也開始涉足見不得人的勾當。在野狗與惡徒活動的時間--橫行於燈火熄滅的城鎮裡,不管偷拐搶騙什麼工作都能接,夜晚的工作醞釀出妖豔魅力啊……。再度擄獲社交界,並未花他多少時間。遊歷歐洲全土,他和諸多女性交換愛的語言,讓富人們紛紛自個兒將錢堆積在他面前。
不久後,他看上了一座小國沃爾夫克羅涅。傳聞治國的君王病倒了,而由尚為年輕的公主代理政事。那樣的心理負擔必然不小,更別提還煩惱著夜夜來犯的敵人,想來要從中撈一筆當是唾手可得。才一瞬間就從腦海中浮現出破百個賺錢法,掠奪弱者可是成功的方程式。他帶領著部下,一路朝向沃爾夫克羅涅王國。
--在那兒,吾人邂逅的是,比至今遇到的誰都還要來得高潔、美麗、又楚楚可憐的公主希德嘉。完美,太完美了!沃爾夫克羅涅最大的至寶,既非金塊,亦非寶石,而是這位女性啊--(出自殘留在行囊裡的草稿)
希爾妲公主的敵人,是那惡名昭彰的蒼騎士夜魔。丹皮耶也知道那個傳言。他將部下們的擔心擱置一旁,開始獨自蒐集情報。為了能擄獲所愛的希爾妲的心……抑或趁著戰亂攫劫財寶……首先必須徹底瞭解這個國家的大小事。
他很明白,謠言總是在流竄於人群時放大。夜魔事件在不安與恐懼中出演,和大多數絕望悲慘的故事相比,生還的目擊者又更少。再說,傳聞數年前侵擾近帶的夜魔還帶著一把異形的大劍,但是現在襲擊王國的那票傢伙,確實符合狂戰士的稱呼,卻沒有被認為是使用該大劍的目擊案例。再者,敵人若真是傳說中的夜魔,這種小國肯定老早就消失了吧。在裝備上略以雕琢以偽裝成異形戰士是有可能的,僅在不利視線的夜晚襲擊也很怪異,根本就是要利用夜魔的流言。不知是大規模的盜賊團,或是鄰國的陰謀……,反正以人類為對手的話就沒什麼好畏懼的了。只要有欲望,就有可利用的縫隙。
--稱作敵軍根據地的廢城,不就是賊窟嗎。既然如此,那兒沈睡著原封不動的財寶也就不足~為奇了。且在漂亮趕跑敵人後,美麗的希爾妲小姐的心,也會成為吾人的囉。再和公主的愛層層相疊,盡納王國之財也相當不錯滴。所謂一石二鳥,喔不,是三鳥,就是這麼回事!--(『計劃書』一隅的筆記)
出征的時刻到來,丹皮耶也依其獨自謀謨的計劃行動。他將部下滯留在沃爾夫克羅涅進行作業,隻身一人搶先一步潛入魔都……就像平時那樣,從死者身上取下指環,並順利地發現了寶物庫。指環可以當作送給意中人的好禮物哪。他喜孜孜地移動步伐,然後……看到了……怪異的蒼色鎧甲的身影,在那手中握持著異形的大劍……!
數名勇敢的沃爾夫克羅涅騎士同遭到碎擊切斬,大半被撕裂得鋼鐵鎧甲飛散一地,夜魔從倒地騎士體內吸出蒼白的燐光。丹皮爾瞬間理解到那是他無法應付的東西。他搞錯了!他的髭鬚顫抖不已,他忍不住向過去早不再信仰的神明祈求。
那不是人類!是人的話,不管怎樣他都還有操弄看看的自信,但是,就那個沒辦法!
--性命才是最大的寶貝。管它金錢地位名聲美酒珍味還是銷魂蝕骨的戀情,統統要先活著才行。嗚呣,吾人也一時為希爾妲小姐弄得意亂情迷而有點失態吶!--(出自『丹皮耶金言錄』)
他跑走了,用這一生中最快的速度。自己跳入險境中的羅德‧丹皮耶,能否安然無事地脫逃呢?
備註:
引用句原文為
Wie unser Leib in die Gewänder, so ist unser Geist in Lügen verhüllt. |
此句出自一段註釋,該文在講述人類的社交需求源於孤獨感,
然與其說是和他人的相處,不如說是人與『自己』的關係。
文章收錄在叔本華逝世後發行的補遺文集《Parerga und Paralipomena》
其中《Aphorismen zur Lebensweisheit》(一譯《處世智慧錄》)
的《 Paränesen und Maximen》(梁實秋先生譯為《雋語與箴言》)。
本篇採用陳蒼多先生翻譯的版本,出自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發行之
《叔本華論人生-雋語與鍼言》。
歷代劇情 。丹皮耶@SCBD 。丹皮耶@SC5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